2025经济大拐点(2020年经济拐点)


【点击查看】低成本上班族靠谱副业好项目 | 拼多多无货源创业7天起店爆单玩法

【点击查看】逆林创业记 | 拼多多电商店铺虚拟类项目新玩法(附完整词表&检测工具)

【点击查看】逆林创业记 | 小白ai写作一键生成爆文速成课

领300个信息差项目,见公众号【逆林创业记】(添加请备注:网站)

如果说经济周期是大趋势,那么个人和宏观的力量在其中,到底能够创造多大的变量?

最近肉眼可见的,讨论经济的开始变少了。

用更准确的说法是,不那么中听的关于经济的讨论开始变少了。至于这是不是一个好兆头,坦白讲,我自己也不知道。

我们需要去顺应潮流和大势,但在这股潮流和大趋势之下,可能还蕴藏着一些不可抗力,而这种不可抗力,或许就是2025年的经济规律。

什么是不可抗力,其实大家都知道,举个简单的例子,人口老龄化,这就是不可抗力;从婴儿潮开始步入老年,到生育率越来越低,这是短期内不容易改变的东西,而这种短期内不容易改变的,就是不可抗力。

除了老龄化属于不可抗力之外,还有我们的人口红利。

人口,是经济当中最重要的基石。长期以来,我们所接受的观点和教育都告诉我们,我国人口太多,而社会发展速度不足以养活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

因此,人们接受了少生育几个子女的习惯,但在独生子女之后不到40年时间,我国就由人口太多变成了人口太少。

人口减少,会对我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过去40年,人口红利一直都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我国这段时期总和生育率可以达到5左右,新生儿的大量增加,为此后的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此外,也因为这一代人没有过于沉重的赡养老人的责任,他们的储蓄习惯为我国过去40年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额的资本积累,这也是人口红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作用。

到今天,人口减少变成了不可抗力,它共同构成未来一个经济周期内,不可改变的因素力量,新生儿数量减少,而上一代人也开始步入老年,由于人们的劳动效率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增长停滞的时期,劳动力在绝对数量上的下降,也意味着创造财富的能力有所下降。

人口红利的消失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细分来看,明年的经济挑战相对于今年,仍然具备延续性。

第一就是提到的不可抗力之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不可逆转。

第二,则是消费降级的大趋势,在明年可能仍然也是不可抗力,难以逆转。

消费降级,这大概也是比人口老龄化更能够让许多人感受到的,尤其是在餐饮行业。前几天去了本地一个夜市,根据住在附近朋友的讲述,夜市这里的生意和前几年相比下降了一半以上。

过去一些热门的店铺周末往往都需要排长队,但现在队伍不用排队了,而那些原本不那么热闹的店铺,在如今更是无人问津。

餐饮难,是消费降级最具象化的体现。

从数据来看,2024年10月全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只有86.9,这是什么概念?

哪怕是2020年6月份最严重的时期2025经济大拐点,当月份全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也有112.6,哪怕是2008年时期,全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也维持在100左右。

这也是自1999年有数据以来,消费者信心最低的时期。按照目前的消费偏好来看,明年的消费仍然是一个重点,其中的不可抗力,也仍然很大。

消费和人口,看起来没有关联,但事实上二者之间联系密切。从就业到收入,都和人口密切相关,也和消费密切相关。

胖东来在今年为什么能够成为明星企业?

原因之一就是,胖东来对员工和顾客都“太好了”,这种太好和今天的消费、就业端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顺势也把胖东来捧上了神坛。

消费不足,就会导致企业经营艰难,企业经营艰难,首先就会对员工下手,止损、减亏,更长的工作时间等等,整个市面上的新增就业岗位减少,带来了内卷,也带来了更固化的消费降级。

一来一去,这形成了负面循环。

此外还有利率。

我国的长期利率目前正在下降,作为长期利率指标的10年期国债的中美收益率差扩大至2002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国债利率下滑,人民币就会有贬值风险。

12月13日,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下降到了1.769%,创下历史新低。另一方面,根深蒂固的物价上涨压力也让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至4.33%,两者的收益率差时隔22年首次超过2.5%。

在12月9日的经济会议上,我们也时隔14年首次提出了转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还首次使用了表示摆脱传统型经济刺激措施的“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说法。

这一系列说法,都意味着明年的大旋律还是要继续宽松,以对抗特朗普任期内带来的出口不利因素。

另外国债收益率下滑,对金融市场也会带来很大的压力,这意味着整个宏观上的投资边际效益持续递减,这并不利于企业投资,消费降级和市场稳定性,都成了利率下滑的原因之一。

这也由此引出了另一个不可抗力,那就是特朗普上任带来的关税挑战。

出口在今天,已经是为数不多实现高增长的行业之一。而出口背后更是关乎我国制造业数千万就业岗位,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随着特朗普明年走马上任,关税的不可抗力的确有增多的风险,如今国债收益率的下滑,一部分原因也是由此带来的。

消费降级、关税不确定性风险,以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

在挑战和困难并存面前,明年也有一些好的方向。

新能源和芯片乃至人工智能,都是明年我们有望做出重大突破的行业之一,也是我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动作,一旦突破欧美的围追堵截,那么也可以实现宏观经济的弯道超车。

最重要的一点可能还是,宏观经济能不能会不会被我们的情绪所影响?

过去我认为这不太可能,毕竟一个人的观点或情绪,还能够决定甚至影响着经济吗?

但《叙事经济学》已经告诉我们,经济是真的能够被唱衰或者唱响去影响到的。这也是叙事对人们的行为预期带来的影响。

如果我们都认为明年经济会更好,那么企业就真的会用真金白银去扩大投资,那么外资就真的会蜂拥而至,那人们就会消费升级,而不是消费降级。

如果这三点同时出现的话,那么宏观经济就真的能够走出眼下的束缚,迈向更高的增长速度。

基于此,与其说宏观经济影响着个体的决策,不如说一个个个体的决策,共同影响并决定着今天的宏观经济走向。

正是因为人们开始消费降级,才带来了就业端和企业端的内卷;正是因为人们开始疯狂储蓄,提前还贷,才带来了国债利率的下滑。

由此可见,预期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情绪决定着人们对未来信心的好坏,而这种好坏最终又体现在我们的每个行为决策之上。

换言之,今天的挑战,看起来是一些具体的事情出现了问题,但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对未来的偏好出现了问题。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只有对未来报以更大的乐观,才能够让宏观经济更早走出当下的周期。

不可抗力看起来无法改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的意志仍然可以改变不可抗力的走向,例如提高生育率、多消费、多投资。

但要想人们真的相信这一切,我们仍然需要做出一些具体而细微的潜在利好动作,让所有市场参与者真的具备信心,而不是其他。

经济需要实事求是,分析利弊给出解决问题的答案。但和这些相比,经济更需要乐观的情绪和信心,以叙事的方式来增加人们对未来的乐观预期,并改变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2025年的挑战,仍然是内需和投资2025经济大拐点,但最最最大的挑战,其实就是信心的建立。

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我们仍然需要以一个乐观积极的宏观叙事,去拉动社会整体的信心和对未来的乐观,只有这样,宏观上的消费和投资才能够回暖。

只要消费和投资开始回暖,那么债务、房地产甚至是人口自然也就不是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乐观的叙事比什么都重要。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