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消费成为新热点(新的消费热点)

【点击查看】低成本上班族靠谱副业好项目 | 拼多多无货源创业7天起店爆单玩法
【点击查看】逆林创业记 | 拼多多电商店铺虚拟类项目新玩法(附完整词表&检测工具)
【点击查看】逆林创业记 | 小白ai写作一键生成爆文速成课
领300个信息差项目,见公众号【逆林创业记】(添加请备注:网站)
正月余韵渐消,广州街头灯火渐明,在这璀璨之中,太古汇旁曾经耀眼的广州文和友霓虹灯牌,却悄然黯淡。
近日,广州文和友所在地太古汇·汇坊公开表示,汇坊的各租户计划于近期结束营业,之后项目将进入深度规划设计及改造阶段。
这座曾创下单日排队3000桌神话的“餐饮迪士尼”,最终在广州退场,是多重复杂因素交织下的谢幕。
当消费者不再为浮夸场景买单,转而投向那些深深融入并体现城市文化底蕴的消费体验时;当城市商圈开始升级迭代,新型体验业态需要更多空间时;当以性价比为标尺的消费新时代悄然兴起,人们开始凑满减、蹲直播、拼团购时,文和友最终成为了城市CBD中冷清的“布景板”,遗憾离场。
当前,消费者、消费平台及消费模式均处于变革之中。只有直击消费者痛点、融入城市文脉、顺应消费本质的业态,方能在城市商业进化中永续生长。
面对文化场景下的消费热潮,广州打出“羊城消费新八景”IP,脱胎于传承千年的“羊城八景”,创新消费热点;面对高端化商圈转型,广州加快太古里、万象城、SKP等高端商业载体建设,加快迈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面对性价比时代下的消费理性觉醒,广州以旧换新掀起消费热潮。
以变应变,广州消费突围有道。
01
从“猎奇打卡”到“文化认同”的消费觉醒
广州文和友昔日的火爆仍历历在目。
2020年7月,广州文和友正式开业。在试营业期间,其单日排队取号数就近3000桌,创造了餐饮界的神话。文和友团队打造了一个富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州怀旧街巷风格的美食空间,一时间,广州文和友成为市民游客必打卡的“网红胜地”,社交媒体上,相关热搜不断。
然而,仅仅5年后,当消费者新鲜感褪去,这一“怀旧戏剧院”终是落下了帷幕。
广州文和友的退场不仅是一个网红品牌的溃败,更折射出广州消费市场的深刻转型——消费者正在从“猎奇打卡”的流量狂欢中清醒情绪消费成为新热点,转向对“文化认同”的深层需求。
事实上,被称为“餐饮界迪士尼”的文和友并不具备迪士尼那样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当老长沙模式被简单复制到广州珠江新城时,文化错位的矛盾便显露无遗:岭南骑楼被套用湘式建筑肌理,小龙虾的辛辣掩盖了艇仔粥的清香,长沙的“市井烟火”成了CBD里的“人造盆景”。
没有广州文化底蕴支撑的“伪市井”并不能和“老广”们产生共鸣,广州消费者对“伪市井文化”的摒弃尤为明显。
“这不是我家附近老城区的样子嘛,我又何必专门跑来这里吃。”在网上,诸如此类的评论并不少见。当前,广州本地已有永庆坊、上下九等市井文化地标,文和友的“人造怀旧”在真正的历史文化肌理前显得苍白。
只有深植于城市文脉的场景物种,才能穿越周期持续生长。面对有更高“真实感”需求的消费者,广州正在破局。
去年12月,广州推出“羊城消费新八景”城市消费IP。脱胎于传承千年的“羊城八景”,新IP既植根于广府大地,扎根于街坊邻居生活,又深度链接广州优势产业集群,紧跟消费潮流、消费热点、消费创新。
以“羊城消费新八景”的第一景“行花街”为例,广州以全市11区的传统迎春花市为场景依托,以花为媒,推出烟火耀羊城、花城行花街、大年睇大戏等2000多场文旅活动,以及系列商旅文体健主题促消费活动,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消费选择。
立足千年的花市文化,与广州的城市基因深度绑定,更连接着广州人内心深处的情感纽带,“我们创新‘岭南韵、中国风、国际范’的消费新供给,打造属于广州特色的节日浪漫,让消费行为水到渠成。”广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当消费者不再为浮夸场景买单,商业必须回归本质:尊重文化基因,构建真实的情感连接,直击消费者痛点,“促消费”才有抓手、有成效。
02
商圈升级与业态迭代的必然选择
关于广州文和友退场的消息,自2024年7月以来便持续发酵。
彼时,一纸关于天河区天河东路75号(天河区汇坊)的改造调整方案显示,未来该片区将增设24小时天桥、优化商业动线,并将外立面融入“TKH”(太古汇英文缩写)标识体系,这意味着汇坊将从独立商业体转型为太古汇的有机延伸。
“我们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一个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商业空间,为消费者带来丰富多元、精彩纷呈的消费体验。”太古汇方面曾表示。
广州文和友的撤店是为新型体验业态腾挪空间,是广州商圈升级与业态迭代的必然选择。
广州文和友所在的天河商圈不仅是广州繁华的心脏地带,更是华南地区的商业核心区,始终处于业态升级的前沿。
自2011年开业以来,太古汇通过引入顶奢品牌,逐步构建起高端消费生态。然而,在华丽丽的“城市小骄傲”旁边,广州文和友却是另一种画风,被网友描述为“改造前的城中村”,在商业模式上主打低客单价餐饮。
在此背景下,文和友5000平方米的庞大复古建筑与太古汇商圈高端化战略形成冲突,市井场景与低消费属性成为商圈升级中的低效业态,不可避免地走向淘汰。
近年来,广州发力提振消费,聚焦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面升级广州商圈建设。在赢商大数据和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公布的2024年全国商圈商业力TOP100榜单中,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位列第三。
其中在高级次商业载体入驻数量这一核心指标上,至2024年底,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已有太古汇、K11等8个高级次商业载体先后入驻,排名全国第一。
2025年,广州商圈将“火力全开”。正在建设中的白鹅潭聚龙湾太古项目、广州首座万象城将陆续亮相广州;珠江新城K11升级调改,打造重奢品牌聚集地;大湾区首座K11 Select今年10月将在万博商圈开业……
“今年将持续打造‘5+2+4+22’商圈,加快太古里、万象城、SKP等高端商业载体建设。”广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可以明确的是,广州文和友的退场不是终点,而是广州商圈迈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新起点。
03
性价比成为消费决策中的一杆“秤”
花费了2亿元人民币重金“搭景”的广州文和友,要从哪里收回成本?溢价的普通餐食成为了消费者在怀旧空间里拍摄九宫格照片的“门票”。
文和友的兴起曾精准踩中“体验溢价”的消费风口。通过复刻市井场景情绪消费成为新热点,广州文和友将餐饮均价推高至商圈均值的1.8倍:一碗普通臭豆腐售价28元,一杯奶茶定价38元,远高于同品类市场价格。
与高价不相匹配的是餐食出品的不稳定。在大众点评上,广州文和友的长沙小吃遭到了湖南老乡的吐槽。“作为一个湖南人,头一次吃到这么难吃的臭豆腐,还是在文和友,感觉丢脸。”
“高价低质”模式或许可以一时为企业谋利,然而,随着消费趋势的理性回归,注重性价比的消费时代正悄然兴起。
自带精打细算基因的广州消费者开始算账:普通餐食溢价严重;平均3小时的排队时间,折算成时薪损失超150元;刻意做旧的装修风格,在社交媒体热度消退后,情绪价值归零。“唔抵”成为了第一批消费者抛弃广州文和友的直接原因。
而与文和友的高开低走不同,拼多多“百亿补贴”的狂欢、瑞幸9.9元咖啡的热销、抖音电商“限时特卖”频道的火爆、名创优品的出圈等等屡见不鲜。消费者开始像买菜一样货比三家一样,熟练地凑满减、蹲直播、拼团购,用手机里存着的五六个比价App,在商家眼花缭乱的促销套路中,精准抓住每一分钱的实惠。
当性价比成为消费决策的关键词,“薅羊毛”也成为了人人必备的生活智慧。从去年9月份开始,广州在全市层面铺开落地以旧换新政策,“国补”的“羊毛”刺激着消费者的神经,真金白银的补贴让消费者买得开心、安心,最终以旧换新带动了广州超412亿元的销售额。
今年,这波补贴仍在继续,广州提出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坚持消费与民生结合、消费与产业结合、消费与场景结合,释放加力扩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应,拓品类、降门槛、减流程,并强化产供销、上下游、政银企、线上下协同,在当前理性消费浪潮中,形成各方合力提振消费,拉动经济。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