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开发(人工智能开发工程师薪资)
【点击查看】低成本上班族靠谱副业好项目 | 拼多多无货源创业7天起店爆单玩法
【点击查看】逆林创业记 | 拼多多电商店铺虚拟类项目新玩法(附完整词表&检测工具)
【点击查看】逆林创业记 | 小白ai写作一键生成爆文速成课
领300个信息差项目,见公众号【逆林创业记】(添加请备注:网站)
ZHIKUYAOLAN
编者按
人工智能的新技术不断突破、新业态持续涌现、新应用加快拓展,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持续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人工智能也是近期不少研究机构关注的热点。这些研究机构评估了重点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水平,指出了人工智能的全球趋势与中国机遇。
全球掀起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热潮
阅读提示: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赛道掀起人工智能科研和产业领域新一轮发展热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研究,对重点国家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和治理情况进行量化评估,明晰了我国所处的位置、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腾讯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通过10个关键性趋势勾勒出一个由大模型驱动的新未来,并试图以此阐述全世界范围内正在发生的人工智能巨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研究了最近十年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态势。中国申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数量最多,远远超过美国、韩国、日本和印度。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机构:
中国人工智能综合水平居全球第二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编写的《2023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目前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保持美国全面领先、美中两强引领的总体格局。
《报告》显示,美国和中国稳居第一梯队,总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第二、三、四梯队整体格局比较稳定。自指数创建五年来,美国一直排名全球第一,中国从2020年起近四年一直排名第二。第二梯队与第一梯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英国连续两年位居第二梯队首位。第三、四梯队部分国家有所进步。第三梯队国家中,印度和沙特阿拉伯近四年的排名逐年上升。第四梯队国家中,巴西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在科技研发和产业应用等层面取得积极进展,在人工智能开源项目数、人工智能风险投资额等指标上排名中等以上。
中国人工智能在人才培养、科研产出、产业发展等方面均取得积极成效,包括高层次人工智能人才队伍持续壮大、高质量科研成果数量明显上升、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和风险投资额保持全球第二。同时,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包括高质量数据资源缺乏、重大引领性创新产出不及美国、信息化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报告》显示,2023年,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围绕大模型等前沿热点领域的研究持续深入,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赛道为人工智能产业注入新的增长点。一是大模型的突破带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加快,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等领域研发提速。二是产业界在模型开发上的领先优势不断扩大,研发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三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开源项目激增,开源仍是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的重要模式。四是人工智能企业新增数量开始增长,创业创投低迷趋势有所转变。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全球领先
当地时间7月3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态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最近十年间,中国申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数量最多,远远超过美国、韩国、日本和印度。
《报告》显示,2014年至2023年,全球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的发明申请量达54000件,发表的科学文章超过75000篇。而仅2023年公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就超过了全部总数的25%,发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论文超过45%。然而,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仍只占全球所有人工智能专利的6%。
排名前十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机构分别是:腾讯、平安保险、百度、中国科学院、IBM、阿里巴巴集团、三星电子、Alphabet、字节跳动、微软。其中,中国企业和机构占六家,美国占三家。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的地域情况方面人工智能开发,申请数量排名前五位的司法辖区分别是:中国、美国、韩国、日本和印度。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的具体形式与领域方面,图像和视频数据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中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文本和语音/音乐。使用分子、基因和蛋白质数据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增长迅速,过去五年的年均增长率为78%。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专利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生命科学、文档管理和出版以及商业解决方案、工业和制造业、交通运输、安全和电信等。
《报告》同时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将对各行各业产生重大影响。例如,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引发的版权问题已经在许多司法管辖区引发争论。在美国,艺术家、作家等已提起诉讼,指控OpenAI等主要人工智能公司未经许可使用其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来训练AI系统。另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是人工智能发明是否可以申请专利等。
腾讯研究院等机构:
大模型时代人工智能呈现十大趋势
腾讯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腾讯优图实验室、腾讯云智能日前联合发布《2024大模型十大趋势——走进“机器外脑”时代》(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机器外脑”时代。海量GPU和新一代大模型组合起来,使人工智能在三个方向上有了实质性的飞跃:推理分析、创意生成和情绪智能。这意味着人工智能(AI)第一次拥有了类人的交互能力,新一代AI正在成为人类的“机器外脑”,提供智力的外挂。
随着大模型与人机协作的深入,每家企业、每个人都有机会借助AI外脑实现自己的创意,实现智力平权。这一变革为社会各阶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伴随个体创作的门槛在降低,越来越多的个体还将借助大模型的“机器外脑”成为“斜杠青年”“超级生产者”,甚至开启自己的“一人企业”。
《报告》通过十个关键性趋势勾勒出一个由大模型驱动的新未来。这十大趋势包括“算力底座:迈向十万卡集群量变,速度和效率双提升”“推理分析:LLM带来推理能力跃迁,开启‘智力即服务’”“创意生成:AIGC应用爆发,降低专业创作门槛”“情绪感知:LLM赋予机器情感价值,打开人机陪伴市场”“智能制造:大模型提升工业新质生产力”“游戏环境:大模型与游戏共生,打造Agent最佳训练场”“移动革命:端侧模型优化带来应用入口变革”“具身智能:人型机器人与大模型共同进化,为外脑提供‘躯体’”“开源共享:开源生态实现降本普惠,推进外脑共享和迭代”“人机对齐:人机对齐是大模型产品的重要竞争力,也关乎通用人工智能的未来”。
《报告》预计,我们将迎来一个更加多元、开放和创新的新时代。与此同时,人机对齐成为确保大模型安全与治理的核心议题,将指引我们走向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和安全的未来。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面临重要机遇
阅读提示:人工智能关乎企业竞争力乃至综合国力。中信智库的研究认为,随着全球大模型正从“起跑即冲刺”转向一场没有标准答案的“马拉松式竞争”,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面临五个方面的机遇。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和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基于4311家人工智能企业的属性和关系数据,刻画和分析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版图从“极化”走向“扩散”的现状和趋势。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四川有限公司对我国行业大模型企业竞争实力进行评估,最终形成了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企业竞争力100强评价结果。
中信智库: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面临五方面机遇
中信智库7月4日发布的《人工智能的全球趋势与中国机遇》(以下简称《报告》)认为,人工智能(AI)关乎企业竞争力乃至综合国力。从全球发展趋势看,大模型正从“起跑即冲刺”转向一场没有标准答案的“马拉松式竞争”;从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看,在人工智能算力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国产解决方案的重要性正在提升。
《报告》认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呈现五大趋势:大模型持续迭代,AGI从冲刺到马拉松;算力规模蓬勃增长,科技巨头竞争AI高地;高品质数据持续被消耗,合成数据重要度将提升;AI应用在硬件端和软件端逐渐落地;AI驱动用电需求增长,节能技术重要性凸显。
《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面临五个方面的机遇。
第一人工智能开发,AI算力供需不平衡,国产方案重要性提升。全球主要国家纷纷加码科技产业政策以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伴随持续增长的训练和推理需求,大模型公司被迫寻求国产解决方案。
第二,大模型算法在跟进中寻求差异化发展机遇。中国大模型公司在有限算力的基础上持续迭代产品,同时也开始探索差异化竞争机遇。
第三,“三化并举”,以AI理念反哺信息化和数字化。当前,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处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三化并举”阶段。本轮人工智能浪潮,有助于中国企业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
第四,“AI+产业”,场景和数据有助于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中国拥有丰富的产业场景和企业数据优势。未来,“AI+产业”有望凭借场景优势和私域数据积累,形成差异化的竞争。
第五,数字能源兴起,能源支持AI,AI优化能源。能源是AI计算的重要基石。未来,数字能源技术将持续发展,孕育出新的市场和机遇。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等机构:
我国人工智能创新从“极化”走向“扩散”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和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近日联合发布《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基于4311家人工智能企业的属性和关系数据,刻画和分析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版图从“极化”走向“扩散”的现状和趋势。
2017年之前,是我国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极化”阶段。北京成为中国乃至全球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策源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发布以来,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推动人工智能快速扩散。
从4311家人工智能企业技术合作关系的地理空间分布看,表现出“极核”状网络结构特征。北京、广东、浙江和上海构成了价值网络的核心节点,技术赋能占全国技术赋能关系数的比重达到85.18%。京津冀、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跨区域技术“扩散”是我国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随着人工智能从“极化”走向“扩散”,先发地区和后发地区的互动,共同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报告》认为,平台及其主导的产业创新生态、应用场景开放、新型创新区建设和地方政府政策响应,是驱动人工智能从“极化”走向“扩散”的关键机制。
尽管我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在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的过程中,还面临着来自美国技术封锁、技术体系存在短板和头部平台企业技术升级相对缓慢带来的挑战。加速发展具有产业赋能能力的新型平台及其主导的产业创新生态、高水平规划和发展新型创新区、建设高度开放的创新系统推动与世界各国的技术合作、推动通用人工智能和专用人工智能的融合,是应对挑战和加快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战略支撑。
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
“专精特新”企业是推动行业大模型落地的重要力量
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四川有限公司近日发布《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企业竞争力100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专精特新”企业成为推动行业大模型落地的重要力量。在行业大模型100强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众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85%,“专精特新”企业占比28%。
《报告》显示,区域产业特点和政策优势共同塑造了行业大模型的区域分布格局。在行业大模型100强企业的区域分布中,具有政策优势的人工智能先导区具有绝对领先优势,企业数量占比达到85%。北京因融资环境好、产业生态优、总部经济突出、人才支撑能力强等优势,企业数量遥遥领先,达到42家。排名第二梯队的是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仍在全国前列的广东、浙江和上海,分别为15家、12家和11家。
信息化基础好和数据标准化程度高的行业成为行业大模型落地的先锋行业。金融、工业、政务三大行业因信息化基础较好、数据结构化程度高、应用场景相对成熟,在100强企业中,这三个行业落地应用的企业数量最多。医疗、交通两大行业数据丰富,应用场景众多,可承载相对较多的企业开展探索,但医疗、交通行业因专业要求、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存在较高的门槛,在100强企业中处于第二梯队。其他行业主要是行业龙头企业在积极探索将大语言模型与具体行业场景相结合的创新路径,入围100强企业的数量较少。
《报告》认为,在行业大模型落地过程中,行业数据和行业理解能力至关重要,其中行业数据的质量对模型精度影响重大,行业场景理解则能帮助企业设计出更加贴合实际的解决方案,确保大模型能够有效解决行业问题。行业大模型作为AIGC的新兴赛道,拥有巨大的投资潜力和成长空间。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郭锦辉据公开资料整理
总 监制丨王 辉车海刚
监制丨李丕光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
文章评论(0)